近日,学院材料物理系的杰出校友、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的严克友再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严克友教授团队连续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两篇关于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
据悉,严克友教授团队针对锂金属负极在碳酸酯电解液的界面稳定性难题,通过创新性地利用单斜相m-Li2ZrF6纳米颗粒作为添加剂,成功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建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基于三方相t-Li2ZrF6固态电解质界面,这一突破性技术实现了锂金属电池在高载量、低N/P值和超高倍率下的稳定循环,能够在2C的倍率下循环3000次后依然保持80%的容量,达到了同级别研究的最高水平。此外,m-Li2ZrF6纳米颗粒的合成工艺简单,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为锂金属电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以“Li2ZrF6 based electrolytes for dur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
而在此之前,严克友教授团队已经在无机钙钛矿叠层光伏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制备了全球首个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这一创新成果以“Durable all Inorganic perovskite tandem photovoltaics”为题发表在Nature上,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在锂金属电池领域的重大突破,再次展示了严克友教授团队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创新能力。
严克友教授于2002年至2009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造,先后获得了材料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直硕),并于2013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他一直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材料物理系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严克友教授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正是材料物理系培养工作成效的杰出代表。迄今为止,材料物理系培养的学生中已经涌现出4名国家级青年人才和10余名省部级人才,6人荣获了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奖,超过20人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学术十杰”和“工程十杰”荣誉称号,20余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20余项成果荣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在各类竞赛中,学生也屡创佳绩,包括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山东省金奖,以及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