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光明日报》采访报道学院研究生潘辰妍

作者:张琰审核:发布者:陈裕达发布时间:2021-05-20浏览次数:327

520日,《光明日报》第7版以“愿做照亮孩子的‘北极星’”为题,报道了我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材料研1902班潘辰妍同学的支教故事。潘辰妍在采访中表示: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不仅讲好书本课程,而且竭尽所能为孩子们扩展知识面。我向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飞机、轮船、大海、VR、人工智能……我以我的经历来做他们的眼睛,愿化作一颗“启明星”,为他们而发光。她说:“有人说偏远地区的志愿服务很苦,但青春不就是用来奋斗的吗?唯有去远方,才能拥有远方的故事,才能领略途中的美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收获的不只是精彩的故事,更是一份坚韧,一份执着,一份可以交给党和国家的青春答卷。”

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潘辰妍

潘辰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先后担任班级文艺委员、团支部书记等职务,获得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学习优秀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热爱体育运动,连续四年获评“优秀运动员”和“十佳运动员”称号。2020年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济计划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也是我校首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进行支教帮扶一年。

自学院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依托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先后邀请了护航亚丁湾的北大“90后”热血女青年宋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山东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胡振珊等先进典型为学生作报告,培养大学生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成立了两期新时代人才班和一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班,丰富党员教育载体,提升育人效果;打造“材风言韵”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珠峰讲堂等一批品牌活动,提高思想引领的实效性,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目前学院共有3名学生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6名学生应征入伍,充分展现了材料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新闻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5/20/nw.D110000gmrb_20210520_3-07.htm

 

全文如下:

愿做照亮孩子的“北极星”

讲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潘辰妍

202091日,开学第一天,我站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第四初级中学的讲台上,台下一双双质朴而清澈的眼睛齐刷刷望着我,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从那天起,我多了一个角色——老师。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首届研支团、团中央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将在这个距离青岛大海1000多公里的草原上度过一年的支教生活。

在支教地,孩子们与我此前想象的不大一样,他们或敏感内向,或异常懂事,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担负着家中的生活压力,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很快适应了从学生向老师身份的转变。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不仅讲好书本课程,而且竭尽所能为他们扩展知识面。我向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飞机、轮船、大海、VR、人工智能……我以我的经历来做他们的眼睛,孩子们跟我说:“老师,您就是我们的‘北极星’”。他们眼里闪闪发光,那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我感受到我使命的崇高和努力的价值,我真心愿意做一颗小星星,为他们而发光。

在我来支教之前,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关于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加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体系,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进行定点帮扶。这些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通过选派扶贫干部、投入帮扶资金、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消费扶贫、助推产业发展、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努力推进科左后旗在脱贫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在甘旗卡第四初级中学,还有两位像我一样的支教同学;更让我欣慰的是,在我支教完成之后,学校已经有12名同学经过选拔,将在科左后旗和其他地区接力支教!在科左后旗,我还经常遇到从学校来的扶贫干部、科研团队和青年志愿者,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人说偏远地区的志愿服务很苦,但青春不就是用来奋斗的吗?唯有去远方,才能拥有远方的故事,才能领略途中的美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收获的不只是精彩的故事,更是一份坚韧,一份执着,一份可以交给党和国家的青春答卷。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年轻的朋友们,和我一起踏浪前行吧!